“科学研究与科学人才的培养”――王恩多院士主讲创新文化讲坛第一讲
日期:  2012-05-02 09:56:14
   2012年4月26日下午,由中共生化细胞所党委主办,工青妇学协办,第二、第八党支部承办的“第一期创新文化讲坛”在生化楼312报告厅隆重举行,邀请了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院士主讲。创立讲坛的目的旨在从科研探索的角度向党员同志们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党员们积极向上的科研态度与人生理想。王院士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做了一场题为“科学研究与科学人才的培养”的精彩报告,为党员同志和团员青年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科研素养教育课。
王恩多院士从事“酶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关键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与tR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为我国在取得国际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劳动模范、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王院士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才经历。王院士毕业于济南一中,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已经先后培养出马祖光、崔尔杰、王恩多等八位中科院院士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浩。王院士回忆说:“正是济南一中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源成就了一些优秀的人才。”受到济南一中的熏陶,王院士早在中学就已经树立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梦想,这个梦想也从未改变。1965年,她成为了邹承鲁先生作文革前最后一个研究生,而文革却无情的中断了她的科研梦想;直到1978年,她才有机会再次选择王应睐先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从而再续梦想。但是坎坷的经历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科学的追求与热情。
接着,王院士向大家传授了做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两套三部曲。第一部,完成科学研究的三部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结果分析。科学研究是一个认识自然的过程,而科学问题的发现总是第一步,遇到了问题设法去解决,最后对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完成一个认识的过程。第二部,科学发现的三部曲:好奇心、好的创意与恒心。其中,好奇心最重要,只有对科学充满好奇,才能产生从事科研的热情;而科学发现同样需要创新,要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大胆创新,提出好的创意;最后,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王院士还幽默的与大家分享决定人才成长多重因素,即IQ(智商)+EQ(情商)+AQ(抗挫折商),她建议大家更多关注“HQ(健商)”,强调身体好才是革命的本钱。
最后,王院士用先贤孔子之言“吾日三省乎吾身”而引出了杰出科学家应具备的性格特征,留给在场同志们深深的反思。“科学研究与科学人才的培养”――创新讲坛第一讲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