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记第126期第一作者讲坛

作者:  webmaster     日期:  2019-10-24


  2019年10月18日,第126期“第一作者讲坛”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教育基地报告厅举行。毕业于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组的薛剑煌博士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维生素C产生的DNA修饰”的精彩报告。

  DNA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DNA上存在的不同的化学修饰就像流水线上的机械手,在特定时间指导细胞让不同的基因“打开”或“关闭”,并影响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进程。在真核生物中已被发现的DNA修饰种类十分有限。其中,5mC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一种DNA修饰,有关5mC的产生与擦除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由TET双加氧酶介导的DNA氧化被认为是5mC去甲基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有关TET双加氧酶在低等生物中的酶活与功能,以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还有待研究。

  薛剑煌与合作者利用莱茵衣藻作为模式生物,发现衣藻的TET同源蛋白CMD1具有独特的酶活与功能。通过HPLC、TLC、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他们发现CMD1并不利用α-酮戊二酸作为辅因子,而是利用维生素C为底物,将其上的甘油基直接转移到5mC上,将其进一步修饰成5-glyceryl-methylcytosine(5gmC)。这项工作不仅发现了真核生物中一种新的DNA修饰,而且鉴定到了一种新型修饰酶,以及一种全新的酶促反应类型。在后续的工作中,他们还通过建立衣藻基因组编辑系统,发现CMD1以及5gmC在光合作用的负反馈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gmC不仅可以作为DNA去甲基化的中间产物,还可能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直接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这项工作于5月1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为DNA修饰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

  在讲坛中薛剑煌与大家分享了硕博连读期间以及文章发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从刚进入课题组寻找课题和后续探索课题过程中的坎坷与收获。他鼓励大家在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同时,能够与导师保持良好的学术互动,并广泛地与他人合作,促进课题的高效开展。在场的同学们认真聆听了报告,并积极提问踊跃讨论,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想法。本次报告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共鸣和广泛交流。

  徐国良课题组的资深秘书沈学仁老师对此次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并对薛剑煌博士期间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与赞扬。他认为薛剑煌善于思考,并且积极参与实验室公共事务是很好的习惯。他同时鼓励同学要积极与导师交流,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积极合作,共同进步。相信通过此次论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和个人生活中都会有所受益。最后沈老师为薛剑煌颁发第一作者讲坛“扬帆远航”的纪念奖杯,报告在阵阵掌声和笑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