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讲坛”第二十四讲 ——与研究生谈生物学研究-25年的个人经历
2019年5月15日下午,由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会主办的“思齐讲坛”第二十四讲在新生化大楼312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邀请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明杰,报告的主题是“与研究生谈生物学研究——25年的个人经历”。
此次报告张明杰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经历,讲述了自己为何从事生物学研究,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学生应该保持何种态度等等,最后老师还向大家分享了作为一名导师,是如何引导教育学生的。张明杰老师的随性幽默并且真诚的演讲使得听众获益匪浅。
张老师首先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看待research。张老师提到research is very demanding,如果仅仅当做一种职业,会饱受煎熬。对待research,应该有好奇心,有激情,并且享受这一过程。正因为如此,张老师鼓励大家认真的思考自己对待research的态度。正如作为一名导师,张老师提到自己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看待自己的学生是否适合research这一行业,并且给予真诚的建议,对于不适合的学生鼓励其勇敢的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一辈子不长,做些开心的、重要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是很好的”。
针对research的过程,张老师也分享了很多的经验。张老师提到,research本身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而科研者的乐趣在于探索的过程。研究生的目标是创造、创新,而不是考试,重复已有的知识。正因如此,research的路并不好走,但是研究者一定要confident,“you are stronger than you think of yourself”。张老师也提到了成功的experiments的秘密在于“get all data online”,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对自己的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充分的准备。
对研究生的生活工作态度,张老师也给予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当老板给一个project的时候,不要直接拒绝,也不要盲目的接受,自己查阅足够的文献之后再决定是否接受,事实上,PI是乐于看到学生们有理有据的反驳他们的。学生在做试验的时候,不要畏手畏脚,不要害怕犯幼稚的错误。同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适当的放松,学会enjoy life,并且be nice to labmates。
张老师真诚且幽默的演讲使得我们获益匪浅。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张老师也是耐心且诚挚的给予建议。有听众问到如何判断自己的课题是否make sence?张老师建议学生自己去广泛的检索,并且把这个课题当做自己的事情,认真的思考并对待,在开始的时候,不要拒绝。在发现不可行的时候,要敢于否定。有学生问到张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张老师非常的真诚的告诉大家,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他一直努力去做一名nice的PI,但是nice不等于对学生不管不问,他会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和建议,并且让学生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这个事情不一定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但是一定是对他们有益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对他们负责,对整个team负责,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
整个讲座如火如荼般的持续了一个小时,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自己的人生,获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原因,讲座在同学们依依不舍中告一段落。最后,张明杰教授向生化细胞所的师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鼓励同学们认真做好科研,享受生活,也祝福大家能顺利完成学业。生化与细胞所 “思齐讲坛”第二十四讲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