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林岛之行后感(1)

作者:  webmaster     日期:  2010-07-19 16:11:58


 

(生化与细胞所――岳锐)

2010624710,我有幸成为中国博士生代表团30人中的一员,参加了第六十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以及随后的德国科研机构访问活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但林岛之行仍久久徘徊在我脑海中,让人难以忘怀!

 

一、出发伊始

 

正式赴德前,我们首先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德双方的领导做了精彩发言和详尽的活动介绍,让我们初步了解两国文化差异以及一些外事活动礼节。在培训会上,我自告奋勇担任了学生代表团的CEO,这是我人生中又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我没有任何学生干部经历。但是我也总结自己的两大优势:一方面我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跟其他团员们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我有过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这将对我成为领队无疑是如虎添翼!

 

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短暂的颁奖典礼。作为第一个上台领取证书的博士生,心中感到无限的自豪和喜悦!随后在中德中心天台上举行的德国烧烤会让我们提前享受了德国美食和热烈的学术交流气氛,让我们对接下来的两周更是充满期待!

 

626,在经过10个多小时漫长的飞行后,我们到达了德国慕尼黑。当我在机场又一次闻到了那熟悉的淡淡的咖啡香时,思绪仿佛突然回到了2004年我在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工作的时光。德国,我又回来了!马不停蹄,我们坐上大巴,驱车两小时,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林岛。

 

二、林岛见闻

 

林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从未感受过的新鲜空气!深深地呼吸一口,闭上眼睛,仿佛将大地的芬芳全部吸入了肺中,尘世污浊涤荡一清。对比起上海的繁华喧嚣,这里简直是一片世外桃源。在安顿好住宿后,我们来到一处花园餐厅,享用了第一顿德国大餐:博登湖鱼排!时值世界杯期间,一边看球、一边喝啤酒,我们大呼痛快。

 

627下午三点,林岛大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与众不同的是:会议是从悠扬的音乐演奏中开始的!竖琴伴着一种声音类似于木琴的打击乐,把人们缓缓地带入这艺术与科学编织成的盛会。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们聆听了数十位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告,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分组讨论会。2007年生理及医学奖得主,在基因同源重组以及转基因动物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Oliver Smithies教授的报告让我尤其感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实验记录,从未间断。直到他来到林岛的前一天,仍然在亲自做实验并严格记录!他语言风趣幽默,跟我们谈了许多他年轻时代的趣闻:一次,他研究血液蛋白电泳图谱时意外发现男女血液样本似乎有所差异,于是兴奋地认为自己发现了区分男女的新方法!虽然随后的实验并没有重复这一现象,但是这足以体现了科学发现带给他的快乐。同时,他还跟我们分享了他与Martin J. Evans教授合作发明基因打靶技术中的种种经历,并强调了自己动手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平衡关系。当Smithies教授娓娓的讲解伴随着那一页页泛黄的实验记录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完全被折服了――这才是科学精神最真实的诠释!这才是一位伟大科学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此外,科学家们的艺术创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女科学家Ada E. Yonath教授是核糖体结构的发现者,她在报告的最后给大家展示了一幅自画像:年迈的Ada露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头发被换成了核糖体的蛋白三维结构图!Ada骄傲的说:“我的孙女称我为年度最佳奶奶!”此言一出,掌声雷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教授是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改进者。他在报告的最后,展示了一副用他所改进的五颜六色的荧光蛋白所绘制的一幅田园风光画,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以及观众们的由衷赞叹。第一次,我真切的感受到当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时候,会迸发出这样强烈自然的美!我暗暗的鼓励自己,今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林岛会议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精彩活动层出不穷。盛大晚宴、传统交谊舞会、音乐会、户外烧烤、巴伐利亚之夜、Mainau岛之旅……在传统交谊舞会上,每个男生给自己的舞伴献上一支康乃馨,然后两人随着大队伍一起聊天交流,最后翩翩起舞,如梦如幻。另外,与林岛市民共同举行的博登湖畔烧烤会也非常有意思。热情的林岛市民们自己付费参加烧烤会,并与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们一起共进晚餐,相谈甚欢。那其乐融融的场景,配合博登湖美丽的景色,让人感觉无比的温馨和惬意。在Mainau岛的豪华游轮上,各国青年们打成一片,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热烈讨论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俨然已经成为了幸福的一家人!

 

三、参观访问

 

在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林岛会议之后,我们一行三十人在中德科学中心老师们的带领下访问了德国多所大学和研究院所。足迹遍布慕尼黑、德累斯顿、柏林、明斯特、波恩和法兰克福。相比起前一周度假般的惬意生活,这一周的行程可谓紧凑异常,几乎是一天一个地方。除了学术访问之外,细心的老师们还带我们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以及博物馆,让我们充分了解德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新天鹅堡的雄伟壮丽、慕尼黑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们啧啧称奇,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德国美食,比如慕尼黑的啤酒、巴伐利亚的烤猪肘、柏林的咖喱香肠、法兰克福的炖排骨与苹果酒等等,无不令我们大快朵颐,拍手叫绝!就我个人而言,在这周的行程当中以下几处见闻让我尤为难忘。

 

在慕尼黑访问德国马普协会总部时,工作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该协会的历史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无巧不成书――我的导师:裴刚院士――正是马普中国青年科学家小组第一任组长。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更是热情地介绍起双方合作的历程。在他们的介绍幻灯片中,看到自己导师的照片,以及坐落在我们上海生命科学院园区内的“马普协会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我感觉无比自豪!在离开慕尼黑前往德累斯顿的途中,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新天鹅堡,并与德国民众一起感受了德国队40横扫阿根廷队晋级四强的畅快淋漓。美景、啤酒、足球、挥舞的国旗、驾车游行的人群,让这个以严谨著称的国度多了一份炽热与激情!

 

在德累斯顿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该市的生物创新园区、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以及马普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斑马鱼研究平台。对比之后才发现,原来国内研究机构的硬件设施已经完全可以称得上国际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出了国际同行。然而,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仍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德国实验室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穿着整齐的白大褂,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工作。从他们身上虽然看不到国内实验室中热火朝天的干劲,但是那种耐心、细致、高效和敬业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德累斯顿的最后几小时里,热心的德教授带着我们参观了市中心的诸多历史建筑。仔细端详着那些斑驳的复原建筑,我不禁感叹于战争带给这座曾经是“欧洲最美丽城市”的灾难与梦魇,以及德国人民为了和平以及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阴沉的天气为这座东德城市平添了一抹萧瑟的氛围。在那悠长的蒸汽船汽笛声中,我们挥手告别热情好客的德教授,驶过百年古桥,继续前行。

 

在德国首都柏林,我们有幸参观了欧洲最大的医院ChariteCharite一词源于法语,意为“慈善”,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创院的初衷――以慈悲之心救助普罗大众。该医院历史上共诞生了7位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今年正好是其成立300周年大庆,真可谓群星璀璨,历史悠久。漫步在这所大型医院之中,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安静与祥和。访问途中,我们还结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交流医生,从她那里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德国医疗制度及其有别于其它国家的特色。参观完该医院的胃肠道消化科后,我们非常荣幸的与院长进行了座谈,风度翩翩的女院长热情的招待我们享用小吃和甜点,并与我们畅聊她对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理解与看法,让我们收获颇丰!作为终日埋头在实验室中的我能够有机会参观欧洲第一流的医院,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国内医疗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国民也能享受到像Charite一样的一流医疗服务!

 

作为活动的尾声,我们来到前西德首都波恩,访问了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以及著名的洪堡基金会。作为中国代表团的CEO,我被大家推举在DFG访问会上发言,汇报此次中国代表团的行程以及感想。我原本想要拜访之前在波恩工作过的实验室,然而接到这一重任之后我决定全心全意准备发言。要知道,印度代表团也将同时选派代表发言,因而我的表现关乎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我决心一定要充分展现出中国当代研究生的风采!于是,我放弃了游览波恩的机会,用了半天的时间精心准备发言稿,并反复演练。在正式发言的时候,我完全脱稿,操着流利的英语一气呵成潇洒自如的完成了汇报!当团友们纷纷上前握手祝贺,中德中心陈主任和中科院老师给予高度评价时,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第一次,我感觉为国家争得了光荣,感觉无比自豪!

 

四、结语

 

林岛之行结束了,然而这短短的两周却带给了我太多的美好回忆。我衷心感谢中德科学中心的老师们为我们组织了这样一次丰f多彩,意义非凡而且永生难忘的活动,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DFG给予我们的资助和支持,感谢与我一路走来亦师亦友的三十位兄弟姐妹们。相信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林岛之行会像心底里永不熄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奋进的每一步。林岛,我会再次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