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思齐讲坛第十二讲

作者:  webmaster     日期:  2013-05-23 15:37:17


2013年5月20日晚,由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会举办的思齐讲坛第十二讲在新生化大楼3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坛邀请了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孟立秋院士来为大家讲述她“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故事。

孟立秋院士是德国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董,但是却十分的平易近人,采用了一种互动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述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通过成长经历中自己的认识的变化来讲解如何认识自己和如何认识世界。她的和蔼可亲瞬间拉近了同学们与她的距离。

孟立秋院士结合一句诗词展开了自己的讲座――“我望着水中的倒影,就好像看着一尊雕像,突然间认得了我自己,继而又不认得我自己”。以此句诗作为开头,孟立秋院士从小我和大我两个方面来阐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德国执教和管理期间,孟立秋院士深刻感觉获得信任,保持耐心和赢得话语权是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她讲述了自己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校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和外族人,要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掌握话语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想法的实施去获得他人的信任。这一步是她花费了很长时间和努力去争取到的。

说到“大我”,孟立秋院士强调要有一个从“我”到“我们”的思想转变,结合自己实现从科研学者到管理者转身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担当”与“责任”。最开始的时候,孟立秋院士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实现这次角色的转变,但是一句话鼓舞了她,”Don’t be afraid to give up the good to go for the great”. 成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后,从最开始的争夺话语权,孟立秋院士又开始学会倾听,这也是其另一个方面的转变。另一个事例也充分说明了孟立秋院士在德国那样一个严谨的国家管理一个学校是十分不易的,每一项改革的举动都会遇到多方面的阻碍。例如,孟院士最终用了4年的时间才将慕尼黑大学对中国学生招生的截止时间从7月1日提前到1月1日,这使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能够更好的吸引中国的优秀学生。

谈到了“认识世界”,孟立秋院士分别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ings as we are.” 我们每个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都难以摆脱自身的影响。同时,她又引用了Nature杂志中一篇文章总结的科研中的重大发现的三种不同方式来做例子,分别是”Chance”,”Change”, “Challenge”。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着三种类似的方式。

在后面的观众提问环节,大家都十分踊跃的进行提问。同学们提问多种多样,诸如孟立秋院士的成功之路,对于中科院学生毕业以后去德国留学的注意事项,也有同学即兴用英语与孟立秋院士进行交流,。孟立秋院士对于每个问题都予以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其平易近人与幽默风趣的回答更是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本期思齐讲坛也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孟立秋院士的经验会给大家很好的启迪,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