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出乎意料”的基因编辑错误
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中,要实现精准基因编辑需要三个关键步骤,即精准识别,精准切割和精准修复。若其中任一环节发生“意外”,那么将无可避免地发生错误编辑。尽管CRISPR-Cas9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物种,科学家们已能很好地掌控前两个关键步骤即精准识别和精准切割,但由于第三个精准修复步骤是由细胞自行选择DNA损伤修复机制来完成,主要包括同源修复(HDR)与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等,因此总会出现各种“意外”。编辑完成后,科学家们从中筛选出精准基因编辑的产物用于后续研究实验。
2020年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利用精准基因编辑的常规阳性筛选方法,意外地发现了一种DNA片段串联重复的错误产物,然而这一错误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导致错误研究结果[1]。研究者是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受精卵注射,构建条件性敲除(CKO)小鼠模型时发现该现象。研究者将sgRNA、Cas9和Donor序列一起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图一A),获得鼠尾PCR鉴定阳性的F0小鼠(图一B)。由于该方法获得的阳性F0小鼠是基因型嵌合小鼠,因此F0小鼠还需要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从而获得基因型阳性的F1小鼠用于科学研究。但是研究者在F1小鼠的鉴定过程中,发现了DNA片段头尾串联重复的错误产物(图一C-F)。虽然这种错误产物在F0小鼠中也高频出现,可是科学家们往往仅关注阳性F0小鼠,没有在意错误产物的类型。由于F0小鼠是基因型嵌合小鼠,因此在生殖系遗传的过程中部分错误基因型也会被遗传至F1小鼠中。而同时这种DNA片段头尾串联重复的错误产物极易出现PCR假阳性结果,所以假如没有对F1小鼠进行严格的检测,往往容易忽视这种错误。
图一 精准修复过程中的“意外”编辑[1]
研究者汇总了构建6个基因的10组CKO小鼠模型的数据(表一),共计检测到基因型正确的F0小鼠54只,将这些F0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交配共获得了322只F1小鼠。其中F1小鼠中,基因型正确的单拷贝(SC)阳性小鼠共63只,占F1小鼠总数的19.6%。而出现多拷贝串联(MC)的错误基因型小鼠共83只,占比为25.8%。并且研究者直接在5只F0阳性小鼠中也检测到多拷贝串联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的Donor序列无论是双链DNA(dsDNA)或单链DNA(ssDNA)的形式,还是模板长度的不同均会出现多拷贝串联的错误基因型小鼠。
表一 构建6个基因CKO小鼠模型的结果汇总[1]
综上所述,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受精卵注射获得基因编辑小鼠的方法,在第一轮对F0小鼠进行严格检测获得基因型正确的F0小鼠后,仍然会在F1小鼠中出现多拷贝串联的错误基因型,并且该错误基因型比例高于精准编辑基因型。这一现象值得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在往后的研究中仍然需要对该方法获得的F1小鼠进行严格鉴定,不能简化小鼠检测流程。
GTP研发中心采用的“人造精子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2],是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完成基因编辑,获得基因型正确的单克隆“人造精子细胞”。然后将“人造精子细胞”像精子一样,注射到卵母细胞中就可以一步法“受精”获得基因改造小鼠。获得的F0小鼠全部为基因型正确的杂合小鼠,从而保证F1小鼠的阳性率可达50%。该方法构建过程简便,只需要“人造精子细胞”单克隆的基因型检测正确,即可保证后续小鼠基因型的唯一性,无需复杂繁琐的小鼠鉴定流程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GTP研发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精子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可在体外实现“人造精子细胞”的多位点改造并进行功能元件测试,最后将“人造精子细胞”通过卵母细胞注射可以一步法获得基因改造小鼠。基于“人造精子细胞”单倍体打靶高效率的优势,可快速构建定制化小鼠,如基因组安全位点大片段敲入、条件性基因敲除/敲入和人源化基因改造等。多个调控元件可以通过多次体外细胞打靶构建在同一株“人造精子细胞”中,经细胞水平质控后,一步法获得基因改造小鼠。
如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GTP研发中心将竭诚为您设计最佳方案,制定专属于您的基因改造小鼠。
网址:http://www.sibcb.ac.cn/gtp/
邮箱:gtp_order@sibcb.ac.cn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20号
责任编辑:多一百
新媒体运营:suway
参考文献
1. Skryabin BV, Kummerfeld DM, Gubar L, Seeger B, Kaiser H, Stegemann A, Roth J, Meuth SG, Pavenstadt H, Sherwood J et al: Pervasive head-to-tail insertions of DNA templates mask desired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events. Sci Adv 2020, 6(7).
2. 蒋婧, 赵安麒, 谢甜, 陈淑藯, 李劲松: 全基因组蛋白质的标签细胞和小鼠资源库建设. 遗传. 2021, 43(07):70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