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知识产权这五年
【题记】五年来,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动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保护环境显著优化。
今天起,我们将推出“上海知识产权这五年”专栏,回顾和展示五年来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发展历程。
上海知识产权这五年│顶层设计篇:以改革创新引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航程
改革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的改革创新,是上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也是上海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年来,上海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创新改革,为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知识产权政策法规更趋完善
2020年12月,上海出台上海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1年10月,出台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批先行先试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2020年4月,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目标。此外,上海将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纳入《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商投资条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会展业条例》等,切实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城市抓改革、促创新、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在2015年于全国率先探索浦东新区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实现了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历史性重构,在市、区两级实现了对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在浦东新区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的知识产权局。2021年7月,上海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调整为正局级市政府直属机构,成为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正局级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部门,为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统筹推进更加有力
上海持续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功能,统筹上海知识产权战略实施。2019年,根据机构改革要求,重组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修订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功能。202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这是第一份由市委、市政府印发的知识产权重要文件,也是全国第一份印发和公布的省级知识产权纲要。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这是上海首次将知识产权规划纳入市级专项规划。《纲要》《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