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科技成果转化篇: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赋能丨科创这五年

作者:  iptto(上海科技)      日期:  2022-06-28


科技实力再创新高,万众创新蓬勃发展。5年来,上海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科研基础能力和发展能级;坚持面向未来超前谋划,主动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的先导产业……

“上海科技”联合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推出迎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展示上海科技创新工作这五年耕耘及踏实前行之路。

解绑“细绳子”、打通“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看似不远的距离,可操作起来却也有不少无奈。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上海先后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科改25条”)、《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着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不断增强、转化效益逐年提升。

2020年,上海市高校、科研机构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成果47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个人奖励23.4亿元,奖励人次为3.3万人次,较上年度增长了7倍以上。2021年上海高校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共输出技术合同金额215.2亿元,同比增长65.7%

制度日趋完善 解绑科研人员“细绳子”

去年6月《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并明确:2023年,本市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技术转移能力明显提升,统一开放、功能完善、体制健全、平等高效的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超过3000亿元,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300亿元,发展100家以上多模式、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3-5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创新创业集聚区,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20209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上海交大期间,与院士、教授们就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障碍深入交流,指出:“粗绳子已经不多了,细绳子还大量存在,严重束缚着科研人员手脚,要统筹研究政策予以综合解决。”《行动方案》特别指出: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此,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专项改革试点,制定出台了涵盖组织、管理、激励、服务、保障的《上海交通大学新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构建完善成果转化“1+5+20”制度文件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一门式服务系统,为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学校全面取消专利资助,并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转化成果数230项,合同金额超7.5亿元,远超前年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招式”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6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建立了赋权试点办法或细则,68项成果实施赋权,涉及转化金额超亿元。

“新招式”让成果转化渠道更加畅通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激励创新,让科研人员放下顾虑投身转化。近年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瓶颈问题,政策“红包”也密集发出。

上海持续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政策,高转政策修订实施一年来,市科委全力打好财政支持、人才落户等政策组合拳,累计认定近1.5万项,落户人才超过3000人;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近80%实现产业化,超过28%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系统与税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百万张发票信息数据共享与大数据比对,大幅提升管理效能,全程电子化、零跑动,显著提升政策享受便利度。2021年,上海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56项,涉及单位494家,落实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8.75亿元。目前累计落实成果转化财政专项资金110.92亿元。

 

2021年技术转移服务类新增入库服务机构17家,新增服务产品81项,支持企业264家,支持团队2个,用券金额1628.26万元,兑付金额2437.14万元;促成订单266单,推动88家企业形成或购买专利224件,促成合同金额 4328.92 万元,促成技术转移37项,助力16家企业获投融资3.45亿元。

汇聚创新资源 助力成果转化

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以实现其市场价值,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技术中介结构和技术经纪人才在跨越这“最后一公里”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闵行区自201710月获批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来,初步形成了“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国际化网络建设和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三个特色,在“技术转移全球化、科技资源共享化、创新主体多元化、科技服务专业化、军民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形成示范。建成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吸引4137家科技企业、547家服务机构注册,1440多万项专利技术在平台上开展技术转移,意向投入金额169亿元。与法国、英国、美国等建立24个国际技术转移渠道,引进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上海技术转移中心等41家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落户。

2020年鸣锣开市的上海技术交易所,去年实现了4家国家级成果平台合作进场,23家高校院所和2家医疗机构签订成果托管协议进场,与17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61家专业服务机构及银行投资机构进场。意向进场科技成果6825项,意向交易金额超29亿元;3104项科技成果实现挂牌,完成33.19亿元交易鉴证。

去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探索上海国际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渠道体系建设,正式签约落地25个海外合作渠道,导入以色列优质项目119个,对接服务国内企业200家。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81次,通过30家国内网点实现产学研落地签约11项,落地合同金额共计789.5万元。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使用没有得到特别重视,影响到了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运转和效率。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从2004年起就开始技术经纪人培训探索,至今已经成功连续举办90期培训班,共培训技术经纪人10035名。为此,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突破万名技术经纪人的省(市)。

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初一公里”;上海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的同时,如何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创新成果快速“出圈”还将是接下来坚持聚焦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