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下沉、创新——三个“关键词”透视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新动向

作者:  iptto(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新华社)      日期:  2021-04-26


建立平台、设置新规、创新司法……23日,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2021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活动上,多项知识产权保护新政策、新举措以“组合牌”的形式同时发布,预告了上海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动向。

企业互助:形成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

活动上,10家临港新片区内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产业相关企业共同发起并设立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

据悉,该基金是上海首个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互助基金,由参与企业自主管理、运营。基金将为企业提供分析预警、指导资助纠纷应对等一系列服务,提升企业维权意识。后期,基金还将纳入更多创新性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设立上海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是打造临港新片区成为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国际创新策源地的创新举措,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基金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落实和完善维权互助的功能,持续强化基金扩充、保值增值、维权互助、风险管理等运作机制。

服务下沉: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前线

“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把创意推向市场”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在上海,企业园区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一环。纠纷多、调解难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烦心事”。

4月23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中国(上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建设管理规定》,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宝山区“长江软件园”等8家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获授牌。《规定》明确提出了工作站的设立原则、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管理备案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报送和培训机制、考核奖励制度等内容,要求工作站按照“便民利民、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原则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

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朱明星表示,以往只能自发组织企业合作站点,为企业提供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现在有了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不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还可以请相关专家帮助企业进行前期培训等工作,在一些纠纷中获得指导和调解服务。“《规定》的出台,将工作站的工作纳入到市、区、园区三级维权援助工作体系中,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忠表示,维权援助工作站设立的意义在于满足中小微企业在初创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维权需求,把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园区,为企业在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过程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司法创新:打通知产维权关键环节

2020年10月29日,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主持调解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并快速审结做出裁定,相关案件也是上海首起经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

2021年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在本市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主体、行政调解协议类型,以及申请司法确认的有关流程、文书要求和法律效力等。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徐明表示,采用“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方式,既能够及时解决当事人的知识产权纠纷,又能够赋予调解协议的执行效力,同时节约司法资源。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刘军华认为,在民事诉讼法中,一般并没有明确行政调解协议能否像其他的调解协议一样获得司法确认,《实施办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打通了这一环节,在相关案件中让行政调解通过司法确认从而具有强制执行力。同时《实施办法》还详细规定了协议囊括的纠纷范围,以及所需要提供的材料和具体程序,企业可以根据规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权工作。(袁全 周万里)

ANDY2156.jpg

微信图片_202104231516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