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学习心得
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技工作者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

许琛琦研究员、党委委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为我们日常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科研工作中要不断地实践这些思想,就能够做出既原创,又可以服务社会的科研成果。

陈江野研究员: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在国内培养自己的人才,还要到国际上争取人才,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人才,还要把我们送出去的人才争取回来,报效祖国。

丛尧研究员:我们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部署为己任,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勇攀高峰,志存高远,力争取得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进其向生物医疗的转化,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侯法建研究员:在奔向第二个一百年之际,我们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精神,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作出新贡献。

王广川研究员: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员,在响应总书记号召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在自己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为科技强国新征程贡献一份力量。

代海强研究员:“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从我做起,运用科学的实践观和方法论解决科研中的“卡脖子”问题,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王露研究员: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同时我们也重任在肩。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断拼搏,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曾嵘组职工李青润:将报告精神融汇在基础研究工作中,融入每天的学习、科研和思考,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自己,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而奋发图强,笃行不怠。

柳欣组职工王晓云:作为一个科研人,我们应该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科研建设添砖加瓦,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中国细胞生物学报职工李梓番: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要发挥好科技传播作用,为科技强国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Copyright 2017-2022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1025838号   地址:上海岳阳路320号  所长信箱:sibcb@sibcb.ac.cn